国家扶贫岂能亮了官员黑了百姓?
2014-08-07 09:33:16   |   来源:中国东北网

  近日,一些地方政府一边是财力有限、民生资金缺乏,债务压力大,一边却“拍脑袋”决策,甚至打着“改善民生”的旗号建设形象工程、奢华工程、浪费工程,引起当地群众大为不满。(8月6日 搜狐网)

  这样治标不治本、拿着资金不做实事,甚至可能掺杂个人利益的做法,即使当地政府有意掩盖其弊端,事实也不可能被永久隐瞒的。最近好几件类似的新闻都得到了曝光,引起了社会上的巨大争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被曝光的湖北省房县和安徽灵璧县两个扶贫县奢靡建设之事。

  湖北省鄂西山区的房县,作为国家级重点扶贫县每年都享受着不少优渥的政策,但是根据新闻报道我们很容易得知入不敷出依然是此县当今的财政状况:2013年房县财政收入一共5.5亿元,地方可用3.9亿元,同时每年需上级转移支付超过20亿元。目前地方总债务超过10亿元,还本付息每年就需5000万元。就这样一个处于赤字环境的扶贫县,却花了8000余万元修建起了县委的会议中心,其形似世博园的中国馆,大气恢弘,办公楼由玻化砖、大理石装饰得富丽堂皇,室内设施现代化十足,令人咋舌。这不禁让人觉得好奇,如此大投资的奢靡建设,到底是被谁审批的?上级审核又是如何通过的?明眼人一看即知这种做法理应为人所诟病,于情于理都不应该是一个扶贫县的首要工作举措,那应当服务于人民的官员们对于这件事情的所思所想,又究竟是为何?这不由人让人怀疑,与这栋会议中心一起拔地而起的,是否还有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关系,是否涉及严重的地域腐败与上下级腐败?还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予以明查。

  与此同时被曝光的还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安徽宿州市灵璧县。在灵璧县高速公路入口通往县城的连接线上,是长达8公里的景观大道。道路中间和两侧共有3排路灯,每盏路灯间距30米。路灯都是唐代宫灯样式,每盏路灯又附设十多个球形灯泡,富丽堂皇,近千盏路灯看上去很气派。群众反映称路灯从晚上七八点一直亮到天明,晚上整个周边都特别亮,堪称“不夜城”。但是弊端很快暴露出来,由于路灯用电量大,电网难以承受,晚上农村经常停电。同时政府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景观工程每月电费就要20多万元,一年要“亮”掉约300万元。而该县去年的可用财力只有7亿元,目前建设负债已有三、四十亿元。针对此事群众们作出了贴切的评论:“官员眼前一亮,百姓眼前一黑。”

  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俗称国家级贫困县,受到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优先扶持其产业化建设,不仅可享受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还通过多种渠道受益于中央的扶贫政策。简单地说,一个扶贫县所享受的政策,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产业化发展优先政策,财政扶贫金政策,对口支援政策,和教育优惠政策。无论从哪一个政策来看,以上两个县的举措都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然后既然被确立为重点扶贫县,自身的财政状况一定不会好,那么他们八千万巨款和每年三百万的大额投入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没有按照既定政策,优先发展产业化经济、劳动力市场和提高教育水平,却把大把大把的资金全部投入于面子工程,从表面看起来改变很大、进步卓然,然而实际上一方面辜负了国家扶贫的初衷,另一方面也贻误了百姓生活的改善,根本上扭曲了扶贫政策的意义,还极可能滋生腐败。这一切,都让国家扶贫在两个县上变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要让国家扶贫政策得到根本上的落实,除了国家方面积极创新、研制政策,地方政府和地方领导干部都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正确理解扶贫政策的真正用意,应该公开扶贫项目明细账,以民为本,为民而作。同时中央和省、市政府应加强工作监督,及时作出指导与建议,全面而严谨地完善制度建设,从而确保国家扶贫工作的有效实施。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图片推荐

中国东北网  DONGBEICN.COM  版权所有